自主研发解困“微笑曲线”
source:科技日报
                   

        作为世界光伏领域近年来表现最出色的中国企业之一,英利新能源公司一年一度的年会,已经超越单个企业的狭隘范畴而逐步发展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共话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论坛。今年,在美丽的海南,围绕中国光伏产业的现状与问题,前途与走向,人们给出了不同的声音。

世界市场只会越来越大
        纵观整个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过程,欧洲尤其是德国市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启蒙作用。作为最早发展和应用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德国政府对新能源行

业所给予的高额补贴,至今仍是中国光伏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的动力之一。以2009年为例,德国市场的贡献分别占英利绿色能源的63.10%、无锡尚德的41.40%、天合光能的33.9%,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今年7月,德国联邦参议院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光伏发电上网补贴修订案,决定从2010年7月1日开始,在德国境内建造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补贴额减少13%,转换地区(原来非电站用地后改作电站用地)补贴额减少8%其他地区补贴额减少12%。

从2010 年10月1日开始,补贴额将在7月1 日的基础上再减少3%。此举引发了光伏行业普遍关注,人们担心习惯了背靠德国市场这棵大树的中国光伏企业,是否会遭遇釜底抽薪式的打击。

        “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常务理事马学禄如是说:中国光伏未来的世界之路,只会愈走愈宽。“2008年全球只有不到10个国家对光伏等新能源采取补贴政策,而到了2009 年,这个数字已经是30多个。”在马学禄看来,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与世界的共识。德国、西班牙等市场看似萎缩的背后,实际上是更多更广阔的新兴市场。中国企业已经在积极调整、优化自己的市场比例,不断开拓美国、南非、台湾、印度与东南亚等新增长点。

实现规模效应 破冰国内市场
        与国外市场的甘苦尽知相比,国内光伏市场始终云谲波诡。按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的理解,发展新能源这项全新而又意义深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