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个家庭既有太阳能,又装了普通电网,那么当其太阳能发电比例过高的时候,瞬时电量的流过,将可能出现电量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家里的电冰箱、空调等产品会突然遭遇停电的尴尬。
在德国需求可能衰退的状况下,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或许也还有一定的光伏需求,但也不能抱太大希望。
2009年,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安装量分别是500兆瓦、451兆瓦和145兆瓦。今年希腊发生了债务危机,而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将会受到德国补贴削减的影响,而调低其补贴份额。
总之,德国的市场容量有限,光伏产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一旦德国的需求减弱,而美国和中国的市场又没有真正地启动,届时,中国庞大的光伏制造企业将可能遇到大麻烦。
中国市场未启动
想要启动中国的太阳能市场恐怕也不
是短期内能解决的事情。不管是尚德控股、CSI阿特斯,还是江苏林洋、晶澳等太阳能厂商,都深知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市场。但人们也一致认为,国内现在对太阳能的鼓励政策远远不及风电、核电。风电每年50%以上的市场规模扩张,是基于国内风电场的快速开发,但是国内太阳能电池销量的倍增,则主要依赖于欧洲地区的需求。
在中国,尽管政府已推出了预计补贴总额在100亿元左右的“金太阳工程”、“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政策,但这些项目还只局限于示范工程。由于项目较少,还可能促使各投资方不顾成本的折价竞标,从而带来两方面的不利:一是使政府误以为中国不需要进行补贴,光伏产业就可以瞬时启动,未来想期待更多的财政支持将会举步维艰;其次,一些项目或为寻求成本节约而偷工减料,这反而会让政府在今后发放项目上更加慎重。
令人忧心的还有,中国企业在盲目追求产业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了技术的进步。比如说,同类型的电池组件,由于在华成本较
低,美欧等当地厂商将会在各自地盘联手,通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其他方式来打击中国产品的出口。
而中国假设没有成本适中,且技术领先的高端电池,未来美欧等当地生产商也会选择将其生产线全部搬迁到中国,届时中国企业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而且,中国的光伏设备生产也极为落后。江西赛维LDK公司的一位技术专家刘先生就告诉本报,薄膜电池领域中,一种沉积在玻璃板上形成硅基半导体层的透明导电氧化物、专用微晶反应室也都是从国外进口。
所以,未来光伏行业市场还存在多个不确定性:既不能太寄望于各地市场的成熟,同时也不应该将目光完全放在扩容产量上。企业还是需要研发高质量、高转换效率及成本较低的电池技术。企业只有掌握了更好的技术,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时,才不至于在竞争的“红海”中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