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基材的建材型光伏构件及生产装备,研究薄膜电池或晶体硅电池与不同基材的匹配性;光伏构件尺寸系列及其建筑模数协调;建材型光伏构件制造的温度与压力控制技术及关键装备;光伏构件产品标准;光伏构件发电性能及电气安全性能测试技术;光伏构件建筑性能检测技术;光伏构件电气和建筑性能测试平台技术及设备。这要求有机材料基材、真空玻璃基材、铝蜂窝板基材等多种建材型光伏构件的传热系数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材型光伏构件实现中试生产能力。

        项目还要求掌握双模式建筑光伏系统设计集成与稳定控制技术,研制大功率双模式逆变器,在高海拔地区建成兆瓦级示范工程;掌握建筑光伏与锂电池储能的混合发电系统设计和控制技术,研制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大功率双向变流器,建成兆瓦级示范系统。项目完成后,我国将掌握既可并网又可独立运行的双模式建筑光伏系统设计集成技术,双模式逆变器关键技术;光/储(锂电池)发电系统设计技术,储能系统双向变流技术及充放电优化控制技术,光/储(锂电池)发电系统实验平台。

央企为何敢“亏本”建光伏电站
source:第一财经日报

        发电规模高达280兆瓦的第二轮光伏电站招标上网电价竞标情况近日对外揭晓。多家央企在13个项目中报出了0.7元/千瓦时~0.8元/千瓦时的最低值,中标的决心一目了然。

        在这场角逐中有几个现象值得注意。

首先,央企占据较大份额。135份标书里70%以上来自央企,以“青海共和30兆瓦”并网电站为例,除了中电投,其他10家竞争者中除了浙江正泰太阳能、拓日新能和三安光电三家民企外,其他竞争对手分别是中广核、大唐、国投电力、中节能、国电等“国家队”,其他项目也与此类似。

        此外,央企还喜欢投低价。在去年第一轮敦煌10兆瓦并网电站招标中,国投电力也是报了一个0.69元/千瓦时的全场最低价。这轮争夺中,此特点更加突出:中电投包揽了7个项目最低价,国电及华能也在个别项目里拔得头筹。尽管结果尚未出炉,但有人预测这次的中标者有可能被“国字号”企业包揽。

部分央企投低价,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民企不敢投低价是怕亏损。多家民企电站运营商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企业在使用各种模型测算后发现,若不考虑向银行贷款、支付出近6%的利息,上网电价需在1元/千瓦时左右才能让公司获得6%~8%的内部收益率。这个测算并不难,央企也能算得出盈亏平衡点。 一旦报了0.7元/千瓦时且中了标,国家会按照此价来给电站运营方,赚了钱是自己的,亏了就要倒贴,民企不大愿意去做这样的亏本生意。但是,很多央企有其他产业,这边亏了那边还能赚回来。而且一个电站最多投入两三亿元,对于“财大气粗”的央企来说,这点投入并不算什么。

9